半岛·体育强化校园体育育人功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半岛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6-23 16:09

  半岛·体育强化校园体育育人功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习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校园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和坚毅品质的重要阵地。开展校园体育是贯彻落实习总对发展中国体育事业的指示精神,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高国民体育素质,让青少年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磨炼意志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精神的重要举措。只有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学生的体质才能得到增强,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近几年,中小学校体育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受目前自身机制、政策导向的制约,其内部蕴藏的潜力和功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体育强国,校园是一个基本途径,只有把校园体育发展起来,体育强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校园体育是一个结构多元的复杂系统,包含了发展目标体系、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训赛体系、资源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文化体系等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内容板块。校园体育的改革发展,不应只是单一层面的横向维度要素的优化,而应统一考量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在纵向结构上,实现系统优化。从整体来看,新时代校园体育体系的建设,要围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身体锻炼协调发展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实现这一转变,校园体育必须从度进行深化改革,上至思维理念、目标定位,中至管理体制、课程教学、训赛结构,下至资源供给、保障制度等,均应随着新时代校园体育育人功能的转型进行深化。传统校园体育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促进校园体育功能转型应率先从改革体育竞赛模式、改革师资聘用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和改革体育教学模式4个方向推进。

  在竞赛方面,不同系统的传统青少年体育竞赛之间,存在横向壁垒。体育系统青少年体育竞赛水平高、专业性强,但覆盖面小,主要针对从事竞技体育训练的青少年群体;教育系统竞赛水平较低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覆盖面较大,主要面向全国普通中小学全体青少年,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校体育建设水平为主要目的;社会系统青少年体育竞赛尚未形成牢固的竞赛体系,且缺少相关部门支持,其权威性有待提高。因此,在体教融合战略布局下,以校园为基础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建设是推进校园体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方向是推进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竞赛体系的融合,打破各阶段运动员参赛的壁垒。尤其在篮球、足球、排球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乒乓球等受众较为广泛的体育项目中,校园竞赛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竞赛结构单一、竞技水平相对较低、办赛时间跨度较长等问题。因此,未来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应立足校园,促进各阶段竞赛融合发展。如小学阶段应推进由单项协会主办的赛事健康发展,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适当变化比赛和场地规则,并在校园中进行推广,如小篮球联赛、青少年足球联赛、小排球锦标等;初中和高中阶段要实现以全国初中联赛、全国高中联赛为基础,将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青少年联赛、U系列比赛、俱乐部队伍等融进来,形成多元统一的融合性赛事体系,从而为建设各项目中国大学生联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奠定基础,满足体育强国建设需求。

  在师资聘用方面,传统中小学校园体育教师一般只服务于一个单位,且薪资绩效评价规划过于笼统,难以真正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学校体育支撑力量薄弱,难以开展专项运动队的培养。因此,在新时代校园体育转型发展的窗口期,体育师资培养应拓展聘用渠道,允许多种聘用模式共存。对校园体育发展来说,首先,应允许学校分别设置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不同的师资岗位,不仅可以满足普通体育课教学需求,还能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均衡性;其次,可以采用教育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体育系统、社会系统优秀的教练员吸引进来,参与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后体育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师资水平;再次,鼓励学校根据场地资源条件和占用场地资源较少的特殊项目引进各类项目教师,如田径、手球、武术等;最后,可设置兼职教师岗位,为优秀退役运动员提供锻炼平台,并畅通先上岗、再考证的通道,广泛吸收专业体育人才。

  考核评价方面,传统评价模式主要包含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两个主体。目标、内容、方法、形式、标准等是构成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维度。学生考核主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来进行,且应是连续多年、形成跨学段的纵向考核体系。应全面考量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确立大、中、小学学生各年龄阶段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如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灵敏、柔韧等基本运动能力,逐阶段增加针对不同项目的专项运动能力的评价,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武术等;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采取合理的增加或替换,让学生在不同阶段了解各项能力发展情况,实现纵向对比,鼓励其自我锻炼。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则应主要围绕其工作绩效展开,且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变化,应纳入其绩效考评范围。新时代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应再出现“完成任务”式教学的现象,对教师的考评、思想工作的培训应定时、定量展开。

  体育教学方面,当前学校体育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机制,新时代学校体育除了在目标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调整满足体育强国建设需求外,还应满足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健康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内容;二、基本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能力;三、专项技能,如篮球项目的运球、投篮、传球及其组合和战术能力等。从整体来看,应改变当前“重体能、轻技能”的教学现状,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应尽可能保持项目的连续性。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无论是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还是基本运动能力培养,抑或是专项技能获得,均应出具各阶段系统连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标准,其中课程内容需要明确教学的要求、内容、方法、课时等具体环节,并真切落实到教学中去,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

  最后,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体育竞赛和专项训练,都离不开校园体育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校园体育基础配套设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场地器材资源和综合保障资源。校园体育场地资源的开放问题一直以来是备受关切的问题。受到体育场地建设资源的限制,未来还是应该合理规划,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放开学校的体育场地,高校可对社会人员采取收费的办法让社会人士使用,中小学可在课后对学生实行开放,做好校园管理。另外,还要逐渐完善综合保障制度,对于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专项队伍建设、教师绩效补贴等方面设立专项体育经费,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学科和技能培训,把技能证书如教练员证、裁判证、体能师证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对体育的教学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水平。

  新时代校园体育的基础重构应满足体育强国建设需求,在体教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涵盖了竞赛模式、师资聘用模式、考核评价模式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4个方面,其他维度方面如目标设置转变、文化传播建设等,则需要进行完善发展性的探讨,对转变校园体育发展模式、发挥新时代校园体育的育人功能具有深远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